【专访小袁同学】摄影和暗房是独属我的疗愈时光

Lomography 社群里有着一系列出色的女性摄影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的才华、韧性和远见令我们惊叹不已,她们激励我们所有人通过无限可能性的镜头来看待世界。

今天有幸邀请了小袁同学参与采访。小编认为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摄影师,身兼多重角色,出生并成长于上海的她,目前从事文化项目的策划和工作,并担任民办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

她做公益,爱旅行,爱拍照,也是有着诸多粉丝的内容创作者(指路b站:小媛同学在上海),小编也因为她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摄影师朋友;她曾在社区举办超过 100 场专题分享讲座,也作为暗房主理人支持过 Lomography 的线下活动,策划各类展览逾 50 场,吸引了近万人参与。

拥有 10 年旅行经验的她专攻人文历史和摄影旅行的结合,
坚信故事背后的人比画面本身更为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镜头背后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她吧!

小袁同学
小袁同学

【摄影的开始】

怎么走上摄影这条道路的?

拍照片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最早是在 2000 年的时候,机缘巧合接触了柯达当时一台 200 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那个年代,数码相机价格很贵画质低劣,但它可以迅速呈现影像在屏幕上,然后再打印出来,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科技产品,帮助我在日常文书工作中利用图片讲故事而拔得头筹,从此数字影像就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自己影响很深的摄影师是谁?

对自己影响很深的摄影师的话,我相信没人能够在初入摄影门槛的时候,可以逃脱布列松的魔法范围。早年间自己在探索影像的乐趣的时候,布列松以及他所代表的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摄影给到了我入门指引的莫大帮助,然后是 Steve McCurry,非常经典的作品看了无数遍。随着眼界的扩展,知道了更多的摄影师,认真学习了摄影史,这才算是真的入了门,踏上了摄影这条路。

摄影师布列松
摄影师布列松

【关于自我的多种角色】

你拥有多重身份,摄影师,策划人,公益人,旅行者,暗房主理人,
怎么平衡自己的这些身份?

这些身份其实并不矛盾,但还是有彼此轻重之分。做不同的事情,体现自己不同身份和不同价值。我在项目策划中体现公益属性,在公益内容上利用摄影的媒介手段实现公益价值,既可以达到个人摄影创作的目标,也可以帮助项目提升客观价值,所以可以找到共同点结合起来去做。

如何进行自己的精力管理/时间管理?

工作忙碌的时候,时间管理真的好重要,努力在单位时间里提高效率。同时也是鞭策自己不要偷懒。但不可能每天都是元气满满,所以摄影和暗房给了我一个疗愈的机会。每当我感到精疲力尽,输出值为 0 的时候,就会继续我手头的摄影项目,专注在拍摄和画面本身,利用这种专注,拍到自己想要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种专注可以让自己在精神上重获自由,重新充满力量,满血复活,从而继续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去。

小袁同学的时光暗房
小袁同学的时光暗房
小袁同学的时光暗房

暗房也是一个自我疗愈,自我修复的地方。在暗房里,时间是不存在的,一些机器、一些水槽、几张相纸,可以陪伴你度过一整天,丝毫不会觉得疲累。也是因为心无杂念地专注在手头的影像处理当中。一直到获得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才发现一整天已经悄悄溜走。

通过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来更好更有效率实现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中画幅摄影和 LomoChrome Color 92】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画幅胶片摄影的?你认为中画幅胶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大约是从 2017 年前后吧,从海鲜市场淘来一套非常新的带盒子包装基本没用过的哈苏 503CW 套机。这是一台非常经典的中画幅单反相机。第一次用的时候,取景器里左右相反的影像让人困惑了半天,但那影儿如此生动,宛若小人国在里面栩栩如生,这种体验是用数码相机从未有过的。后来慢慢认识了更多的中画幅相机,也开始了解不同相机之间的差别,以及不同画幅之间的差别。

© 小袁同学
© 小袁同学
© 小袁同学

中画幅相机,是在大画幅相机和 135 相机之间的一种平衡和妥协,换言之,是在画质和便携性之间取一种平衡。

可以随身端着拍,画质也比 135 出色许多,有些优秀的镜头,甚至可以媲美大画幅,但又没有大画幅那么繁琐,可以尝试抓拍,移动性也比较好。一卷八张到十五张,也足够应付日常拍摄需要。

© 小袁同学
© 小袁同学
© 小袁同学

用 Color 92 卷拍摄的这组照片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我们在景德镇旅游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偏僻的 740 厂。这里原来是一家兵工厂,后来改造为电器厂,现在部分荒废的厂房屋舍会租借给年轻艺术家作为自己创作的基地和展览的空间。我们从浮梁的县道开到乡道以后,慢慢就进了山,钻过隧道,路过高铁桥,七拐八拐了很久才抵达 740 厂。从外观看并没有任何被废弃的迹象,但深入进去,会发现很多上世纪 80 年代的建筑和物件,让你感觉穿越回到了改革开放刚开始起步的那个年代。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遇上残阳如血的一个完美下午,一口气拍了三卷

每次看到老工厂就非常开心,那天天气很好,太阳在冬天的四点开始缓慢落下,穿透了茂密的树林,金色阳光撒在斑驳的砖墙上。车间巨大的窗户,挑高的屋顶,留存下来的机器以及还在运转的轰鸣,都给人一种创作的欲望和激情。于是,我装上了 Color 92 这个卷,想看看到底这个卷会有怎样的表现。

回来冲扫出来看,感觉就是非常清冷的感觉,明亮、高调、通透。我想如果是换成 Portra400,那就真的是暖阳了。Color 92 有着和炮塔完全不同的色调,一开始我都非常疑惑是不是我后期校色出错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这个卷一贯的调性。其实看惯了 Portra 的暖黄色,Color 92 这个高冷的调子也别有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Color 92 是 400 度的卷,但其实颗粒感还是不错的,整个颜色体系也很稳定,没有奇怪的所谓个性化的颜色,整体偏冷,细节也很丰富。我觉得如果是去水边拍一些高调亮色的题材和作品,看上去就会有夏日清凉的感觉。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有没有拍摄小技巧想要分享给大家?

胶卷很贵,越来越贵,要省着点拍。但是不是一顿猛拍到一定数量,你往往无法去理解坚持胶片摄影的理由和动力。但你必须拍到一定数量以后才可以明白为什么要拍胶片的时候,往往已经花了更多的钱。所以这种悖论迫使我们不断地去思考。

我觉得拍胶片最大的收获不是胶片作品,而是在于它可以帮助和促进自己思考。所以大家不要无脑拍,也要摈弃数码摄影的时候养成的那种先拍了再说的习惯。

一定要形成思考,反复质疑自己,确认拍摄的理由,理解自己拍摄的意图。这不是小技巧,这算是一种心得。嘻嘻。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 小袁同学 | LomoChrome Color '92 ISO 400 120 彩色负片

【严肃创作和未来】

你在不久前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灰镜》,
可否和我们介绍下这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

张江高科技园区(或“张江科学城”)是上海最早的科技园区,它从一片农田上发展起一片崭新的科技产业集聚的区域,大批的年轻人涌向这里,投身最热门的技术领域,成为程序员、成为实验员。这个区域现在聚集了超过 20 万人口,完全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城镇。这里有全球领先的实验室,也有足以炫耀的先进科技,但是缺乏足够的温度和人情味。它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是无数青年人事业的开端。每天地铁满载着他们来到这里上班;深夜又把他们送回租住在更远更便宜的郊区的家。你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在不断生长,不断蚕食着周围农村的土地,把原住民赶进新盖的动迁房,把绿油油的庄稼地改造成一个个白色方壳子,招来更多的科技企业搬迁到这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投身在看似有着美好前途的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当然也有更多的年轻人离开。

这是是中国当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我不打算从一个宏大的角度去讨论它。对一个住在它旁边,日夜感受到它的脉搏,却无法在内部亲身体验它的能量的人来说,近距离观察它的结论,却非常奇怪地指出,这只是一个看似让各方得益,但最后是以丧失生活和文化为代价的一个博弈游戏。当很多年以后,资本带着技术去向更廉价的地方,年轻人依然会亦步亦趋地跟随而去。但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再也无法弥补回来。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时间、人际关系和社会形态。

所以我拍到的,是张江的另一个侧面:在高技术产业和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冷酷的世界,你几乎看不到生活的痕迹,因为人在其中只是一个可被替换的螺丝或元器件,它不停地生长,在资本的支持下吞噬周遭,仿佛没有尽头。最终我们将剩下什么,我们会得到什么?这一切的终点或许在未来人与人之间的更加疏离、人本身会更加迷茫,更加执着于外物而忘却了内心,成为资本物化的工具人。

这是否是高科技下未来社会的预言,我不敢妄加断言。但在当下提出这个问题的警示意义,大概却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我 2018-2023 年五年的个人化的区域观察日记,也是我个人第一个长期严肃项目。能够在 2023 年末对这个项目做一个总结,真的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未来还有什么创作计划想要和我们分享?

其实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毕竟我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也没有严格的训练,更不靠艺术吃饭。

对我而言,摄影创作,只是一个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世界的工具和途径。

所以在结束了“灰镜”这个项目以后,更多的注意力,还会回归自我本身,尝试一些对我来说更新的摄影语言来表达和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也就明白了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这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命题,也或许是一生最重要的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往何方?哲学三大难题,值得我们探讨一生。

© 小袁同学
© 小袁同学

非常感谢小袁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我们未来能接着共创很多精彩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杂志内容

【达盖尔柔焦艺术镜头】 童话中的魔法森林

【达盖尔柔焦艺术镜头】 童话中的魔法森林

最近我们的社群成员 Christian Heidebur 把 Daguerreotype Achromat 达盖尔柔焦艺术镜头带进了森林。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吧!

胶卷小贴士:以 Lomo’Instant Automat 拍立得相机创作有趣的照片!

胶卷小贴士:以 Lomo’Instant Automat 拍立得相机创作有趣的照片!

在这个关于拍摄多重曝光的小贴士中,我们会使用 Lomo’Instant Automat 拍立得相机连镜头套装-复古红色皮革限量款的镜头附件作为示范。

Livz包包:带着胶片行走四方的姑娘

Livz包包:带着胶片行走四方的姑娘

旖旎北疆:雪景中的烟火气 独立摄影师、B 站 Up 主 @Livz包包今年早些时候去到北疆旅行,用胶片记录下了当地风光。本期 Lomo 专访,小乐与她进行了一番畅聊,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

当你的城市融入我的底片 | Film Swap 回顾(彩色特辑)

当你的城市融入我的底片 | Film Swap 回顾(彩色特辑)

今年春节期间,想着大家或是回家,或是出游,于是我们即兴发起了一场“胶片双城记”的 Film Swap 活动,征集了敢想敢拍敢玩的胶片实验玩家们,用 Lomography Sprocket Rocket 相机 在同一卷胶卷上以多重曝光的方式记录下两个人的双城故事。

一顆小瓜子的 Lomo'Instant Wide Glass 初体验分享

一顆小瓜子的 Lomo'Instant Wide Glass 初体验分享

如果你对拍立得摄影情有独钟,你一定会对 Lomography 最新推出的 Lomo'Instant Wide Glass 充满期待!多层镀膜的玻璃镜头和 0.3 米的超近对焦距离,将为你的拍立得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这次我们邀请了聚焦于男性摄影的一顆小瓜子率先试用,让我们一起看看 Lomo'Instant Wide Glass 镜头下他拍摄的飞鱼罐头吧!

【Lomo'Instant Mini】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Mini】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拍立得。比较强调手动摄影与创意模式,自带广角镜头、多重曝光、长时间曝光功能,是一台非常具创意好玩的拍立得。套装版更包括了三颗外置镜头(鱼眼、人像和近摄镜),又增添了更多创意有趣的玩法。

带着 Atoll 环屿镜头夜游香港旺角

带着 Atoll 环屿镜头夜游香港旺角

在繁忙的生活里,你有没有为自己的兴趣留一点时间?香港摄影爱好者 Scofield Chan 在平日坚持抽空在街头拍摄,渐渐变成了他生活习惯。 这次 Scofield 带上 Atoll 2.8/17 超广角艺术镜头,在入夜后的旺角街头拍摄。一起从他的街拍作品中了解他吧!

【Lomomatic 110】跟随 Franco Gambs 的照片,一起潜入 60 年代的阿马尔菲海岸

【Lomomatic 110】跟随 Franco Gambs 的照片,一起潜入 60 年代的阿马尔菲海岸

人像摄影师 Franco Gambs 最近首次使用了我们全新的 Lomomatic 110 胶片相机,并在阿马尔菲进行了一场怀旧复古风格的时尚拍摄。他拍摄的美丽照片完美展现了这个永恒之地的精髓,快来欣赏他的精彩作品吧!

用胶片拍摄运动

用胶片拍摄运动

那些完美捕捉运动瞬间的照片总是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人体和其他移动的物体定格在胶片之上,造就了具有冲击力的画面。

【摄影知识】了解在摄影棚拍摄的过程

【摄影知识】了解在摄影棚拍摄的过程

如果你认为在摄影棚用闪光灯和胶片相机拍摄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做到,那今天你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在摄影棚用胶片拍摄不应该令人却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LomoChrome Purple 120 紫调负片胶卷】摄影师 Alia Romagnoli 的紫色暗角般的生活插曲

【LomoChrome Purple 120 紫调负片胶卷】摄影师 Alia Romagnoli 的紫色暗角般的生活插曲

Alia Romagnoli 是一名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她的作品以探索南亚文化和 LGBTQIA+ 社区的视觉身份为主题,创作出的亲密肖像作品充满色彩和欢乐。因为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色彩的赞美,我们决定给 Alia 寄几卷 LomoChrome Purple 120 紫调负片胶卷。在拿到这些胶片后,她创作了一系列的照片和拼贴画,这些照片和拼贴画着眼于大自然,以及她对自己在伦敦和印度之间游走的思考。我们就这些照片和拼贴画采访了 Alia,想了解她喜欢用中画幅胶卷拍摄的原因。

【Lomo'Instant Wide】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Wide】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Wide 宽幅拍立得相机使用宽幅相纸,捕捉更广阔的视野。3个拍摄系统随意转换,丰富你的生活点滴,全自动操作模式+创意模式+固定快门模式。

为改善本网站用户体验和提供服务,本网站将使用百度分析,请阅读他们的隐私政策以了解更多。如果您点击同意,视为您已经阅读并接受此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