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ndan Flesher 谈过期胶片摄影艺术

在北加州这片风景如画的地方, Brendan Flesher ,这位本职是历史老师、却对摄影充满热情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在用镜头捕捉时间的韵味。他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对历史的深厚情感和胶片那份不可预测的魅力。无论是从旧货店里搜寻过期的胶卷,还是尝试使用老式相机, Brendan 的摄影既是在探寻历史,也是在向历史致敬。我们给他寄了一些过期胶片,看看他的独特视角会创造出什么。他也跟我们分享了,为什么到至今为止,胶片仍是讲述那些超越时间故事的最佳载体。

这次采访,我们将深入聊聊布兰登对胶片摄影的热爱、拍摄过期胶片的技巧,还有在那些被遗忘的底片中发现惊喜的刺激。他会敞开心扉,一帧一帧地分享保存记忆的技术和情感细节,以及为什么他对拍摄过程本身的热情丝毫不亚于看到最终的成片。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Hi Brendan,欢迎来 Lomography 在线杂志做客!先来和我们聊聊你自己和你的摄影作品吧。

我叫 Brendan ,住在北加州。虽然我的本职是历史老师,但摄影却是我的一大爱好,而且历史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甚至帮到了我的摄影,这种影响经常会体现在我选择的拍摄对象上,甚至是我用的器材上。

你当初是怎么开始接触胶片摄影的?在如今这个数码时代,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用胶片拍摄呢?

说起来有点好笑,我开始拍胶片是因为有一次喝醉了,偶然晃进纳帕谷一家二手店,花了 8 美元买了个拍立得。不过真正的胶片之旅是看到几个朋友玩他们的老式 Voigtlander Vitoret 旁轴相机才开始的。第二天我就给自己买了一台,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拍 135 , 120 和大画幅的胶片。

我一直坚持拍胶片,是因为我真的真的非常喜欢彩色负片和黑白胶片在中画幅和大画幅上的那种质感。那种独特的感觉是数码相机怎么都模仿不出来的。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对你来说,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比起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玩胶片相机的一大乐趣,就是能穿梭在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机器之间。比如说,你可以在一周之内,用一台 30 年代的折叠相机, 50 年代的双反,或者一台经典 90 年代 自动对焦单反拍出很有意义的作品。这种灵活性在数码世界里可不一定有。

你玩过期胶片多久了?

我几乎从一开始接触胶片摄影就在尝试过期胶片了。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当地的二手店里淘到那些旧的富士 Superia 和柯达 Gold 胶卷,我觉得这个办法又便宜又有趣,正好可以用来练习构图。

你觉得尝试过期胶片会不会让你对照片的“得失心”没那么重,毕竟有时候成片挺不可预测的?

我现在反而觉得它起了相反的作用,因为我多少已经摸清了怎么让老胶片拍出最好的效果。所以现在对它们能出什么样的效果,心里反而更有谱,期望也更实际了。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s by Brendan Flesher

用过期胶片拍照时,你会更仔细地构思画面,还是更倾向于顺其自然,拥抱那种随机性?

我经常会把过期胶片装在备用相机里,或者直接扔到车上,就是为了拥抱那种随机性。要是真的有拍摄计划,我通常还是会用比较新的胶片。不过话说回来,我确实有过几次用过期“ B 卷”拍摄的经历,结果反而比我那些精心计划的新卷拍的更让我喜欢。


(过期)C-41 胶片会增加颗粒感,暗部会变糊,色彩也会有偏移。


你选择过期胶片有什么门道吗?有没有你特别喜欢或者因为以前的效果不错就经常选择的类型?你觉得用过期的 Lomography 胶片怎么样?

从很多方面来说,关键是避免使用老旧的反转片和高 ISO 胶片。老反转片即使只过了十年,也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洋红色偏,而且成像的密度会不足。高 ISO 胶片(比如 400-1600)过期后很快就会失去感光度,颗粒感也会变得格外重。

我主要用 5 卷装的 120 胶片,无论是 C-41 还是黑白。然后我会从这 5 卷里拿一卷在后院试拍一下,评估一下效果,再做相应的调整。

我觉得过期黑白胶片是一个相当稳妥的选择。我特别喜欢用现在已经停产的柯达 Plus-X Pan,因为它即使过了 40 年,也能保持得非常好!

试过过期的 Lomography 胶片后,我觉得胶片跟过期的柯达和富士胶片差不多,遵循同样的规律。所以,像 Early Grey 这样的过期黑白胶片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安全选择。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对于那些想尝试过期胶片,尤其是有些犹豫的胶片摄影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除了我前面提到的要避免反转片,并且选择低 ISO 的 C-41 和黑白 120 的胶片 5 卷装之外,我还会补充以下几点:

说到最后一点,我收到的过期 Lomography 胶片碰巧就潮湿损坏了。尽管胶片过期不到 10 年,但潮湿损坏的影响非常明显,比任何色彩偏移、颗粒变粗或感光度下降都更明显。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你的 YouTube 频道内容很丰富,从推荐新手胶片相机到探讨一些更具哲学性的东西,比如整理底片如何让你的摄影有了新发现。和我们聊聊你寻找底片并让它们重获新生的过程吧。

我找到的大部分底片和透明片都是这些年通过相机交易得到的。虽然我尽力让照片物归原主,但还是有不少照片遗失了。

扫描并分享这些“找到的照片”,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能与历史连接,又能从艺术层面去欣赏这些照片。

作为一名胶片档案管理员,你对保存底片的重要性有什么体会吗?

虽然我做的可能没有我说的那么好,但把底片妥善保存在贴有标签的套筒里,并放入某种无尘避光的容器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保管底片的方式是对的,但我一直很懒,没有给它们贴标签。

你认为作为一名胶片档案管理员,在胶片摄影圈里是不是一个被低估或者不那么受关注的工作呢?

虽然对我来说这只是个简单的爱好,但我认为它被低估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这是学习如何筛选和整理自己照片档案的好方法。其次,通过直接观察陌生人完整的作品集,会让你忍不住反思到底喜欢自己的作品哪些方面。通过这些方式,我在光线、主题和构图上都学到了很多。虽然可能不那么必要,但它也帮助了我的作品,让我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主题可能是“永恒的”或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冲洗过期、甚至有些脆弱的胶片时,你有什么独家秘诀能分享,好让那些质量不太可控的胶片也能冲出好效果?

大部分情况下,我冲洗过期 C-41 和黑白胶片的方式都和冲洗新胶片一样。当然,把那些严重卷曲的 40 年老胶片卷到塑料片轴上,那可真是个大麻烦。

我用 HC110 Dilution B 冲洗过期黑白胶片效果很好,但现在我用 XTOL 了,因为它更适合我的旋转冲洗罐。

你觉得胶片摄影未来会咋样?是会继续发展,还是基本维持现在这种小众状态?你觉得“捡拾底片”这种艺术形式会变得更受欢迎吗?

我觉得胶片摄影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得看它有多亲民。最近这一波涨价,让各个水平的胶片摄影师都不得不改变拍摄习惯了。如果这个涨价势头能缓下来,那我觉得让胶片摄影变得比以前都更容易接触,潜力还是很大的。

似乎每天都有大公司和初创公司进行新的创新。这些创新包括 ORWO 的新彩色胶片和 Lomography 的相机。除此之外,同样重要的是新的技术发展,它们让冲洗和扫描胶卷变得更便宜、也更灵活,能按个人需求来,比如平价的旋转显影设备和用单反扫描底片的架子。这些也影响像我这样的“捡拾底片”爱好者,因为扫描成本往往才是最大的瓶颈和最花钱的地方。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Photo by Brendan Flesher

感谢 Brendan 接受 Lomography 杂志的专访!欢迎关注他的 InstagramYouTube 频道。

点击查看更多杂志内容

Lomo 冬日入场券摄影大赛回顾:再冷的天,影像也会有温度!

Lomo 冬日入场券摄影大赛回顾:再冷的天,影像也会有温度!

立冬当天,Lomography 开启了“冬日入场券”的摄影大赛。在这场大赛的号召下,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拿起胶片相机,踏上了寻觅 “冬日入场券” 的奇妙旅程,无论是北方那刺骨的冰冷空气,还是南方那轻柔的温暖阳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在胶片的世界里,每一张照片都化作了通往冬日独特记忆的珍贵入场券,承载着参赛者们对这个季节的深情与感悟,共同编织出一场关于冬日的视觉盛宴。

临万川的 Lomo 明室冲洗显影罐 135 初体验——跳过等待周期,即刻冲洗

临万川的 Lomo 明室冲洗显影罐 135 初体验——跳过等待周期,即刻冲洗

在这个数字时代,总有人仍然执着于胶片摄影的仪式感——按下快门的喜悦,等待冲洗的期待,以及亲手完成显影的成就感。Lomography最新推出的 Lomo 明室冲洗显影罐 135,正在重新定义这份仪式感。

Muriel Viana 用 LomoApparat 拍摄芝加哥地下场景的生动照片

Muriel Viana 用 LomoApparat 拍摄芝加哥地下场景的生动照片

芝加哥以其舞蹈音乐文化和 House 音乐的发源地而闻名。这一切源于一个繁荣且历史悠久的地下音乐社区,那里的 DJ 们会将迪斯科、灵魂乐、福音罕见的 Groove 音乐与合成器和鼓机等新技术混合编辑。Muriel Viana 目前居住在风城,她一直使用胶片相机(包括 LomoApparat)拍摄芝加哥充满活力的夜生活。

【LomoGraflok】与 Corey Kolb 谈大画幅摄影的魅力

【LomoGraflok】与 Corey Kolb 谈大画幅摄影的魅力

当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邂逅了即时摄影那充满触觉魔力的奇妙世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于 Corey Kolb 而言,凭借他在视觉实验方面的专业素养与满腔热忱,他找到了理想的胶片摄影伙伴 —— LomoGraflok 4x5 大画幅相机拍立得机背 。

深圳摄影师 24 航:从网恋奔现到四口之家

深圳摄影师 24 航:从网恋奔现到四口之家

摄影师 @24-航是 Lomography 的老朋友了,此前多次来 Lomography 分享他关于摄影和胶片的心路历程。24 是深圳颇有名气的独立摄影师,同时,他和夫人也共同经营着一家叫做「旧里堂」的咖啡厅。深圳的摄影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 恰逢本地情人节七夕,这次我们邀请摄影师 24 来分享他和老板娘的甜蜜生活和摄影日常。图片快来吃糖呀!

Lomo'Instant Wide Glass 初印象:Anthony Stone 的体验分享

Lomo'Instant Wide Glass 初印象:Anthony Stone 的体验分享

意大利 LomoAmigo Anthony Stone 最近测试了我们的全新拍立得相机——Lomo'Instant Wide Glass,这款配备了玻璃镜头的宽幅拍立得相机!来看看他的体验吧!

绝绝子!Petzval 80.5 镜头搭配紫调胶卷究竟有多好看?

绝绝子!Petzval 80.5 镜头搭配紫调胶卷究竟有多好看?

从事摄影工作的 Shawn 这些年一直和我们分享使用不同 Lomography 艺术镜头的作品。最近,她带来了使用 Petzval 匹兹伐 80.5 散景调控艺术镜头拍摄的作品,在浓郁的紫调下重现了她那如梦境般的摄影风格。

【Lomo'Instant Wide】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Wide】使用手册

Lomo'Instant Wide 宽幅拍立得相机使用宽幅相纸,捕捉更广阔的视野。3个拍摄系统随意转换,丰富你的生活点滴,全自动操作模式+创意模式+固定快门模式。

George Oeser 谈日常摄影的边界实验

George Oeser 谈日常摄影的边界实验

社区成员 George Oeser 是一位资深 Lomographer,他在 90 年代读到的一篇有关我们创始人的新闻文章中首次发现了 Lomography。从记事起,George 就一直随身携带相机,他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以完美的 Lomography 时尚打破典型的摄影规则,以便创作出更具深度的照片。

Alina 的一周生活:Lomo'Instant Automat 相机下的陶瓷工作室老板

Alina 的一周生活:Lomo'Instant Automat 相机下的陶瓷工作室老板

这位 Alina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创意人士,她是陶瓷工作室 Pansy 的老板,也是一位插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工作坊主持人。我们对她一周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于是请她用 Lomo'Instant Automat 相机捕捉一些日常瞬间!

【Fisheye No.2 鱼眼镜头】使用手册

【Fisheye No.2 鱼眼镜头】使用手册

经典玩味的第二代鱼眼胶片机,使用 135 各式胶片轻松拍摄 170 度的超广大视角。除了保留 Fisheye 最基本的元素和优点,还加入了创意拍摄功能,加设了**鱼眼专属观景窗**,体验鱼眼的独特魅力。

【专访赵梦佳 narabbit】以梦境作为一种图像的修辞:LomoKino 135 手摇电影胶片相机的使用体验

【专访赵梦佳 narabbit】以梦境作为一种图像的修辞:LomoKino 135 手摇电影胶片相机的使用体验

赵梦佳 narabbit 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摄影与图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名 00 后艺术创作者、摄影师。她的作品尝试模糊摄影与绘画边界,以梦境作为一种图像的修辞。这次她使用 LomoKino 135 手摇电影胶片相机拍下了南部沿海地区的祭祀文化,在那里她感受到 “一切不朽的事物” 。今天,她将向我们介绍她是谁,以及她使用我们的 LomoKino 135 手摇电影胶片相机和 135 格式胶卷的体验。

为改善本网站用户体验和提供服务,本网站将使用百度分析,请阅读他们的隐私政策以了解更多。如果您点击同意,视为您已经阅读并接受此隐私政策。